编者按: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青铜器何尊内底刻有铭文“宅兹我国”,是现在发现“我国”二字最早的什物记载。陕西宝鸡这座城市诞生了周、秦两个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这儿也是周礼之乡、我国青铜器之乡。宝鸡当地的城市口号为“看我国来宝鸡”,来这儿究竟能看到什么,这儿有哪些“瑰宝”能展示我国之美、中华文明之厚重,让咱们一起来走进宝鸡,来品尝文明我国。
央广网宝鸡5月14日音讯(记者陈锵 实习生李姝楠)看我国,来宝鸡,看宝鸡,来周原。周原是华夏文明之根,宝鸡周原博物院一件件展陈的文物,见证着中华的绚烂文明。近来,记者前往坐落陕西省宝鸡市的周原博物院,经过一件件精巧的文物,触碰三千年前周人的思维与智慧结晶。
周原博物院(央广网记者 陈锵 摄)
周原博物院坐落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少城村,是在周原遗址大规模考古开掘的基础上,建立起的一座遗址性专题性的博物馆。博物院具有周原遗址出土的千余件珍贵文物,收藏文物4097件(组),其间珍贵文物1082件(组)。
据周原博物院讲解员权瑞雪介绍,现在的周原是依据考古地舆,划分为大周原和小周原。“周原遗址的核心区是岐山和扶风两县的交界处,其规模东到美阳河(孟家沟以北),西到眉麟公路(公路之南祝家庄),北到岐山脚下,南到纸白、范家营,核心区面积约33平方公里。考古人员在这儿发现数以万计的甲骨、数以千计的青铜器、五十余座青铜器窖藏和六十余座手工业作坊。”她说。
周原博物院展陈器物(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博物院中的陈设除了甲骨和青铜器,石器年代的陶器、古制品,以及商朝的重要陶器,包括石器年代、青铜年代和铁器年代三个年代的文明遗存。
2016年,周原国际考古研讨基地建成敞开,并举行《赫赫宗周 万邦之方》陈设展览。步入主题展,能够看到"艺术瑰宝”折觥、“青铜史书”墙盘等数百件西周青铜重器,以及很多西周陶器、玉器、骨器、甲骨、修建构件等。
“呈现在咱们眼前的是周原遗址八十余年丰盛的考古效果。咱们能够看到七千多年前,远古先民在周原生计,四千多年前,商人在这儿寓居,发现三千年前周人‘筑室于兹’。”权瑞雪介绍。
收藏瑰宝折觥(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其间,展陈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当属镇馆之宝青铜器“折觥”。其于1976年出土于庄白一号窖藏内,其时乡民在平耕土地的时发现了一个青铜器窖藏,包括一百零三件精巧的青铜器,“折觥”便是其间之一。
折觥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山中之兽、天空之鸟、地上象、水里鱼被奇妙地联合在一起,构成了精巧的外部造型。折觥内部刻有的四十字的铭文则表明晰这件文物的身份和由来。铭文大意为,昭王十九年五月戊子这天,王在沣京一带,命作册折去给相侯代皇帝赠望土。为宣传王的美德和恩惠,折为祭告父亲乙,便铸造了这件觥,以作留念。
刖人守门鼎(央广网记者 陈锵 摄)
据介绍,另一件具有代表性的收藏出土于一九七六年庄白一号窖藏内,考古学名叫做刖人守门鼎。“刖人守门鼎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是盛放食物的炉膛,下半部分是双开门巨型的门窗。此鼎装修有刖人造型,形似现在的火锅,是一件集实用性、艺术性、警示性、教育性为一体的一件艺术珍品。”权瑞雪说。
为了让艺术品勃发年代光荣,周原博物馆近年来经过展览方式让馆内文物“走出去”。“咱们组织了馆内的折觥、墙盘等国宝级文物赴郑州、宁波、杭州、南宁等地举行了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周原,了解周原的青铜文物。”宝鸡周原博物院院长付博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关于文物的进一步“活化”,周原博物院将依照新年代的文物工作方针,维护榜首、加强管理、发掘价值、有用使用、让文物活起来。“咱们接下来将展开一系列的研学游活动,依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同意的周原遗址维护规划还将建造四大片区三大组团,申报国际文明遗产,不断深入提醒西周文明遗产的内在和价值,在传承与宏扬周文明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价值,更好地讲好中华优异传统文明故事。”付博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使用商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供给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顾客也可经过央广网“啄木鸟顾客投诉渠道”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一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络: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咱们将追究责任。